• 网站首页
    您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铭记历史传承精神”福建省大中小学开学第一课我院学生反响热烈

    发布人:钟春果     发布时间:2025-09-09   浏览次数: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9月6日,《“铭记历史传承精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福建省大中小学开学第一课》开讲,旅游管理学院学生通过福建教育电视台、学习强国福建平台等线上平台同步收看,并在全院学生中引起热烈反响。



    通过“行见八闽”抗战主题研学线路图,我仿佛置身那段烽火岁月,真切感受到先烈们的英勇无畏。课程让我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以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巨大贡献。这堂特殊的课,将伟大抗战精神深度融入大中小学课堂,让我对抗战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与传承的决心。作为新时代青年,我定会铭记历史,从抗战精神中汲取力量,把民族自豪感转化为实际行动,努力学习,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学院团委副书记 、23酒店(闽台)1班班长  施欣怡


    观看《开学第一课》中先辈们的历史故事,我深受触动。从革命先烈为民族独立浴血奋战,到时代楷模为国家发展无私奉献,他们用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这让我明白,历史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指引前行的明灯。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铭记历史、传承精神,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努力学习、锤炼本领,用实际行动接过先辈的接力棒,为实现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学院团委委员、23旅游1班团支书  林丁芮



    当我观看纪念直播时,屏幕上泛黄的史料照片与老兵哽咽的讲述,像重锤般叩击着我的心。从平型关大捷的号角到百团大战的硝烟,从赵一曼“未惜头颅新故国”的绝笔到杨靖宇胃里仅存的树皮草根,那些曾在课本里读到的文字,此刻化作具象的震撼。直播中,青年学子接力诵读抗战家书的环节尤其动人。“为了民族,我愿付出一切”的誓言,穿越八十载风雨,与当下青年的赤诚遥相呼应。这让我懂得,铭记历史从不是沉湎伤痛,而是要像先辈那样,把家国大义熔铸进日常。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或许不必再赴汤蹈火,但那份“苟利国家生死以”的精神血脉,应当成为逐梦路上的火炬。以史为鉴,方能行稳致远——这便是这场直播给我最深刻的启示。

    ——学院学生会副主席、 23旅游(闽台)1班 吴雨婷



    这堂以“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不仅让我重温了中华民族的苦难与辉煌,更让我对当代青年的责任与使命有了更深切的体悟。作为大学生,我们应当将这种精神转化为求知探索的动力、创新创造的勇气和服务社会的担当。在课堂中汲取智慧,在实验中验证真知,在社会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这才是我们对历史最好的致敬。 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节点上,我们这一代青年既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我们要铭记历史的启示,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以专业知识武装自己,让抗战精神在我们手中焕发新的时代光彩,这才是对先烈最好的告慰,也是对未来最好的承诺。

    ——24酒店1班 陈雅婷


    这堂主题课 像一记重锤叩击心灵,让历史的回响在我心中久久激荡。80年前的华夏大地,山河破碎、烽火连天。3500万同胞的鲜血,浸染了长城内外;无数先烈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绝,在枪林弹雨中筑起民族的脊梁。那些“把一切献给党”的誓言、“甘将热血沃中华”的壮举,不仅铸就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更凝结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百折不挠、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成为刻在中华儿女骨子里的精神密码。历史从不是陈列的标本,而是照亮未来的火把。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我们不必再面对枪林弹雨,但“抗战精神”从未过时。课堂上攻克难题的坚持,生活中直面挫折的勇气,成长中守护家国的担当,都是对先烈最好的告慰。如今的我们,当以笔为剑、以梦为马,把对历史的铭记化作逐梦的力量,让青春在强国建设的征程中绽放光芒——因为这盛世,是先烈所盼;这未来,该由我们开创!

    ——24旅闽1班 陈希怡



    地址:福建省宁德市东侨开发区学院路1号求真楼BD102

    邮编:352100

    邮箱:nd216@ qq.com

    山海旅声